年輕人沒有框架、沒有束縛、有許多創新的想法,這是高雄產業轉型所需要的。但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不願意留在高雄寧願北漂呢?高雄有許多商圈沒落、陷入蕭條,除了購物型態改變,還有個很大的原因,就是商業模式沒有跟上時代,包含技術、行銷等;而這正是需要新人、新思維進入產業,用新的方法改變商圈、產業的經營模式,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!
新成立的青年局,有個「青年創業推動聯盟」,跟 14 所大專院校合作,讓幫助青年朋友創業。政府出錢出力協助青年創業是好事,但,絕大多數的青年朋友不會投入創業;但青年如果不創業,就不能留在高雄了嗎?我們是否有辦法讓青年朋友貢獻所學和專長創意,留在高雄幫助商圈、產業轉型發展?
青年局局長林鼎超在回答我如何找回北漂青年時,說了需要提供一些有趣的就機會,但如果青年局的資源都放在「創業」上面,要如何提供所謂有趣的就業機會、協助不想或無法創業的年輕人留下來呢?
我舉 R7 紡織基地為例,紡織產業在台灣可能是偏向沒落的產業,但 R7 基地裡面有 3D 列印、創意紡織等多個公司/團體進駐,用了創新的技術和行銷方法,實習生留任率逼近百分百,這就是讓傳統產業轉型、創造就業機會的新可能!
因此我建議,青年局除了有「青年創業推動聯盟」之外,另外再創立「青年產業升級交流平台」,讓具備新技術及創新概念的人才,能夠與有意願進行產業轉型、商業模式創新的業者,有定期互動,促成合作契機,讓人才有更多機會留在高雄,才能成為產業轉型的新能量!